8 月 17 日,由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黔東南州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南京偉思醫學中心聯合舉辦的“新生兒腦功能監測臨床規范化應用專題研討會”在二附院臨床教學中心舉行,與會專家圍繞新生兒腦功能監測的臨床規范化應用進行了專題研討,黔東南地區各醫療機構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近70人參加研討會的學習。
腦損傷是新生兒期的重要疾病,也是影響新生兒死亡率和生存質量的主要原因。臨床迫切需要一種適用于危重新生兒,便于床旁連續監測,能夠早期發現腦損傷的腦功能監測工具。那么,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是評價新生兒腦功能的重要電生理手段,可用于新生兒腦損傷篩查,腦發育評估,療效評估和預后評價。因其具有操作簡單、受環境干擾少、判讀容易、可長時床旁連續監測等特點。應用aEEG進行持續床旁腦功能監測已成為國內外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日常監護的一部分。貴醫大二附院(州二醫)開展新生兒腦功能監護已近一年,目前監測范圍已覆蓋“有腦損傷表現或存在腦損傷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新生兒腦發育的評估、新生兒驚厥和可疑驚厥發作的檢測、腦損傷治療效果的評估等。
為加強新生兒腦功能監測臨床規范化應用,不斷提高本地區對新生兒腦損傷的診斷水平,改善腦損傷患兒的預后,減少神經系統不良后遺癥的發生,切實提高本地區新生兒生存質量,特舉辦本次專題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首先由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生兒科褚曉青主任(學科帶頭人)主持并致歡迎辭,褚主任對包括南京偉思和所有參會專家及學者遠道而來表示誠摯的歡迎。褚主任還指出,目前隨著圍產醫學和新生兒醫學的發展及危重新生兒搶救水平的提高,新生兒病死率逐漸下降,極早產兒和超早產兒存活率逐步上升,但是由于存活下來的危重新生兒和小胎齡早產兒均是發生圍產期腦損傷的高危人群,故新生兒神經系統后遺癥發生率并無顯著降低,開展新生兒神經系統監測勢在必行!當前臨床迫切需要一種適用新生兒,便于床旁連續監測,能夠早期發現腦損傷的腦功能監測工具。
研討會上,南京偉思醫學中心腦功能項目負責人曹小玥女士作了題為《新生兒科開展腦功能監測的可行性分析》的主題演講;貴醫大二院新生兒科醫生朱雪琴作了《新生兒振幅整合腦電圖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與病例分享》,朱老師在深入理解專家共識基礎上總結出aEEG檢測的適用范圍、aEEG監測指標、aEEG監測評估標準、aEEG監測指征時機和時間,并對科室病例進行分享;南京偉思醫學中心張逛教授作《aEEG 判讀與臨床應用》講座;貴醫大二院新生兒科護師袁麗作了aEEG 技術操作與實操訓練。研討會下半場由貴醫大二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宋志梅主持。
根據醫學繼續教育有關規定,本次會議還授予參加研討學習的人員國家 II 類醫學繼續教育學分。
撰文:璽 開
圖片:新生兒科提供
編審:王臨愷
上一篇:黔東南州人民政府與貴州醫科大學州校共建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暨州二醫揭牌
下一篇:貴醫大二院與雷山縣人民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幫扶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在雷山舉行